0371-67956112

咨询热线

培训项目

利用专业的优势、整合各种优秀资源和渠道,为在职人员提供绿色教育通道

师资力量

精干的师资团队,专业保障让0基础的您少些担心

荣誉证书

实践基地
学校荣誉
先进单位
职业资格考试鉴定点

联系元康


联系我们
电   话:
0371-67956112
李老师:
13783667203
陈老师:
15617955938
邮   箱:
yuankangjiaowu002@126.com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试听预约报名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发布:大健康产业占GDP达9.8%

0371-67956112

咨询热线

新闻中心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发布:大健康产业占GDP达9.8%

作者:河南健康管理师培训|报名_健康管理师学习|费用|考试政策-元康职业培训学校发布时间:2019-01-25浏览量:2612
重磅消息|《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发布


201812月28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

社会文明程度和健康需求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对于更高质量的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既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动能发生转变,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每一个经济体在高收入阶段的必经之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现实选择,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代表了绿色生产方式的主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大健康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产业活动,通过市场运作获得收益是其本质属性,但同时又不同于一般产业,兼具产业属性与公益属性融合的特征,是一类具有半公益性的经济活动,发展这一产业需要市场和政府协同作用。

中国大健康产业可以界定为: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大健康产业就是具有健康类公益性的活动,通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挥经济功能。根据测算,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约为7.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8%。

蓝皮书指出,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遵循生态优良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思想,需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体化、实践化。

大健康产业是新技术、新模式、新生产方式的创新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潮流,以健康和养老为关键突破口,积极鼓励市场力量进入大健康领域,充分开发广阔的市场潜力,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优美生态为基础、创新驱动为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大健康现代经济体系。

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政府应该发挥其相应的功能和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在长期照护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积极地推进应对老龄化战略。


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时代意义


蓝皮书指出,在新发展阶段,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代表了绿色生产方式的新主流,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一,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洁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健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优美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健康产品和服务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总结出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论述了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的升华,现在这一理论面临着从理论再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大健康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更高水平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彻底摒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需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大健康产业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有力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内需驱动。

第三,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重点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要实现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以及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大健康产业就是要以更高效率的要素配置方式,借助新技术、新经济等现代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扩大生态和健康等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更有效匹配,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第四,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途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导,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放发展实现内外联动,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创新经济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绿色发展之路的有效路径,对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大健康产业是深刻理解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截止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增加到72590.7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9.76%

近年来,社会对健康类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对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核算。为了便于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需要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准确定位健康类产业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

为此,蓝皮书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展健康产业”所提出的“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具体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的健康服务业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将涉及大健康产业的行业目录,分别在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中给予标示。门类涉及16个行业,大类涉及33个行业,中类涉及83个行业,小类涉及172个行业。

大健康产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集合概念,涉及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多个部门。

第一产业涵盖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等产业;

第二产业涵盖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健康装备器材制造业等产业;

第三产业涵盖医疗卫生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健康管理业、健康金融服务业等产业。

按照GDP的核算方法,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既可以从供给来估算,也可以从需求来估算。从需求来看,市场规模的估算则相对简单和容易,居民医疗保健养老等消费支出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计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公布了近年来全国居民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总额的情况,包括了“医疗器具及药品”和“医疗服务”两大类消费支出。

同时,对于这一产业公益性部分的政府支出,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中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计算,而社会卫生支出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卫生总费用”中的“社会卫生支出”计算。

具体来看,蓝皮书根据国家统计局编纂的2012年“投入产出表”,以及2015年“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计算了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老年人非医疗保健消费等各项支出的数值和所占比例,得出了大健康产业现有市场规模的估算结果。

研究发现,2012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为41742.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72%2016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增加到72590.7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9.76%。

此外,大健康产业带动的就业规模也相当可观,根据估算显示,2012年大健康产业拉动就业7266.6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9.5%,2016年拉动就业规模增长到12124.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5.6%,比201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四方面挑战



蓝皮书指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四方面挑战。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碎片化严重,难以满足慢性病防治康一体化服务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的需要。

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体系长期割裂,医防融合机制不健全,机构间缺乏联通共享;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方向不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适应慢性病防控的需要,在取消三项行政事业收费后,疾控机构经济运行出现严重困难,激励机制不足,人员流失严重;医联体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机构间尚未形成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监督考核等机制不够明晰,难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共同体。

(二)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更加注重健康公平,要求不断缩小区域、城乡、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差距。但当前,我国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仍是突出的薄弱环节,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积极性亟待调动。卫生总体投入水平偏低,201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6.4%,人均卫生费用为3783.83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在世界卫生组织194个成员中排名第98位,人均卫生费用排名第84位,同期我国人均GDP排名第74位,全社会医疗卫生投入仍有较大的空间。

(三)疾病谱变化给卫生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逐年增长,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问题,同时,传染性疾病威胁仍然存在。面对多重健康影响因素,迫切需要持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以预防为主,推动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以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为着力点,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四)人口结构变化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占全人群比重快速上升。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左右。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和费用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给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供给带来巨大压力,要求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此外,总体来看“三医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很多层面仍存在相关部门政策不协调、配合不力等问题,影响深化医改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推动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四点建议



蓝皮书分析指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行动纲要,明确部门任务分工,提出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建立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就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定期会商。发挥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智库作用,加强对国际国内健康新业态发展形势研判。

(二)突出创新驱动,健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健康产业新业态基础研究层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快在基因组学、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建立适应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前沿健康科学技术转化应用机制,推动创新成果驶入临床应用“快车道”。以健康科技研发创新、健康产品开发设计、综合性专业化中介服务等产业领域为主导,构建全链条新业态科技支撑体系。

(三)培育融合业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顺应健康消费多样化差异化的新趋势,注意各类服务的不同结合点和关键领域,发展新型健康融合服务。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健康信息深度挖掘,培育应用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健康新业态为核心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集群。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健康产业链整合,创新健康保险引导激励机制。

(四)加快标准建设,强化行业综合监管

把握健康新业态发展规律,在高标准开放的基础上,推进健康产业“放管服”协调联动,在放宽准入限制的同时,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体制,更多发挥信用联合惩戒、行业禁入等措施作用,预防分散化的不规范、不诚信行为。积极探索对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互联网智慧健康等交叉领域健康新业态的跨行业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实现健康产业治理监管现代化。

联系我们
电   话:
0371-67956112
李老师:
13783667203
陈老师:
15617955938
邮   箱:
yuankangjiaowu002@126.com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试听预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