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也就进入了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万物收藏,此时,要做好养生事宜。
秋季,有“多事之秋”之称,也就是说,秋季,很多疾病易爆发,危害健康。入秋后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原则。
九月养生,谨记“3不吃”、“4不做”、“5相伴”,秋冬少生病!
不喝冰饮料、冰啤酒,这些都会刺激肠胃,造成脾胃不和,导致体内湿气重。不吃西瓜,西瓜又名“寒瓜”,秋季,不宜过多进食西瓜,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秋季更不要贪吃西瓜,会加重脾胃负担,危害脾胃健康。秋季,易犯“秋燥”,此时,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之物。烧烤食物,辣椒、生姜、花椒等食物,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生姜。古书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季本就干燥易上火,而生姜属于热性,不宜多食。秋季,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逐渐好转,加之“贴秋膘”之说,很多人便开始“大鱼大肉”进补起来。此时,一定要注意,切莫吃油腻之物,刚入秋,很多人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肉类及油腻重口味食物,则不利于健康。秋实适当进补,确实不错,但是,切记“贴秋膘”不宜过早。入秋后,要注意清热润燥,可以适当吃一些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
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是,入秋后,不能贪凉洗冷水澡。秋实,是适合运动的季节,但是,切记,切莫剧烈运动。
秋季运动,适合一些有养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并且,秋季运动,切莫大量出汗。老人、高血压、糖尿病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同时,也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每晚尽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6小时。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入秋,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出现“悲秋”“伤秋”之情。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
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饮茶,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养生的一种方式,两餐之间,可以喝上一杯养生茶!秋季,喝点性质温和的红茶,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喝点红茶,有助于养心,保护心脏健康。英国科学家,在经过了14年的研究后发现,每天喝红茶,3杯以上,能够让换心脏病的概率下降11%。保护肝脏健康,可以将蒲公英根,按照红茶发酵工艺,炒制成茶,可大大降低蒲公英寒性,更适合秋季饮用。蒲公英,入肝经,可排肝毒、降肝火、预防肝损伤,尤其是蒲公英根,效果优于蒲公英叶子。蒲公英跟乳蓟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尤其是蒲公英根,它是在许多预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营养品。
现代科学证实,蒲公英可以对抗内毒素,解除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从而保护肝脏健康。用茉莉花泡水喝,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有助于脾健康。玉竹,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皆将其列为上品。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可润肺止咳,改善咽干舌燥,并且,可以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所以,用玉竹泡水,可以很好的对润肺、排毒,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