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刊登在《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上的《中小学教师慢性咽喉炎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论文提到,中小学教师中慢性咽喉炎发病率达32.99%,且具有年轻化趋势③。
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较大,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责任繁重,熬夜加班备课,升学压力,缺乏充足休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诱发咽喉炎。此外,不当发音或发音不科学,长时间使用声带,过度用嗓,加之粉笔灰等化学物理刺激,都容易损伤咽喉而引起慢性咽炎的发生③。
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痒、咽痛、干咳、咽部异物感等④。慢性咽喉炎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 年龄、吸烟、饮酒、辛辣刺激饮食、负面性情绪、睡眠时间均与慢性咽喉炎的发生关系密切⑤。
咽部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呼吸、进食的“要塞”,受外界刺激较多。因此,咽部成了人体炎症爆发的灾难区,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以咽部疼痛为主,慢性咽炎则以咽部异物感为主,多数不疼痛。急性咽炎反复发作3个月或半年以上,才会发展为慢性咽炎。因此,咽部感觉发干、嗓子疼、发烧时,一定要马上治疗⑥。
有的患者总觉得这是“小病”拖着不治,随便吃点消炎药缓解症状。一段时间后,嗓子是不疼了,取而代之的是咽部发痒、异物感、痰多咳不出,这些症状表示急性咽炎已发展为慢性,增厚的咽壁对病毒、细菌等不良刺激防御能力下降,导致咽炎反复发作⑥。
反复嗓子不舒服,可能是慢性咽炎,常常习惯性干咳及清嗓子咳痰,但用力清嗓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气流猛烈振动声带,还会损伤声带⑦。
很多慢性咽炎患者总以为自己是“上火”了,就会用胖大海、金银花等。结果喝了一段时间,反倒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专家指出,很多患者是肺脾气虚,或者脾肾阳虚,这部分患者如果服用清热解毒药,无异于雪上加霜⑧。
推荐四个简单易行的“护嗓处方”,请收好⑨。
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趁着休息的时间,可以找个合适的地方多打几个哈欠,这是护嗓的好办法。因为长时间用嗓子或是高声说话时,主要工作的喉肌会随着使用程度加深而变得高度紧张,而且肌肉组织会处于紧绷的状态,打哈欠可以帮助喉肌放松下来。
打哈欠的时候最好配合伸懒腰和深呼吸的动作,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呼吸量达到最大程度,喉肌的放松效果会更好,同时也有利于肌肉内氧气量的快速补充。一般打3~5个哈欠加伸懒腰就有很好的放松效果。
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按在喉结两侧的肌肉上,轻轻地、两个指头各自旋转式地按揉3分钟左右,也可以起到缓解喉肌和咽部肌肉过度紧张的作用。
咽喉部感觉不太舒服时,可以用温热的毛巾在喉结上敷3~5分钟,可以帮助喉部肌肉的血液进行快速循环,从而起到加速喉肌恢复精力的目的。
除了打哈欠、伸懒腰、敷毛巾,还可以做一个最简单、最隐蔽的动作——咽唾液。这个动作可以让喉肌一张一缩地运动,就好像做按摩,帮助它们尽快恢复原来的“体力”。
当然,在按照这四个“处方”操作的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这些传统的护嗓方法也是不能忘记。
比如由“草珊瑚之母”、江西中医药大学熊文淑教授团队研发的江中牌复方草珊瑚含片,具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