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1.吸烟(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病);
2.过量饮酒(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肝癌);
3.不合理膳食(引起三高);
4.缺乏身体活动(引起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肥胖);
5.其他因素,如不良心理精神因素、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遗传与病原体感染等。
二、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
2.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他病毒感染:HBV与肝癌,HPV感染与宫颈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鼻咽癌,HIV与艾滋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3.膳食营养因素:硒元素缺乏—食管癌,饮酒—肝癌、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膳食纤维缺乏—结肠癌、直肠癌,亚硝胺、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食物污染引发多种恶性肿瘤;
4.职业危害:砷—肺癌、皮肤癌,石棉—肺癌、间皮癌,苯—白血病;
5.其他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是皮肤癌明确的病因,医源性X线—白血病。
三、 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四、诊断
(一)高血压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
1.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大都需要终身治疗。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其中许多可经特异性治疗获得根治。因此,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时,应尽可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值<135/85mmHg。
4.隐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 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值高于135/85 mmHg.
(二)血压测量标准方法
1.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诊室血压是指患者在医疗单位由医护人员测量的血压。目前,高血压诊断一般以诊室血压为准。目前诊室血压测量主要用水银血压计,其测量方法如下:
(1)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及中国高血压联盟(CHL)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一般不提倡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的2/3。
(3)被测量者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4)被测量者应坐于有靠背的坐椅上,裸露右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时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明显处。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I时相(第I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I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音。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音(变音)作为舒张压读数。
(7)确定血压读数,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应取偶数;电子血压计以显示血压数据为准。
(8)应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自测血压
(1)家庭自我测量血压(自测血压)是指受测者在诊室外的其他环境所测量的血压。
(2)自测血压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参与性、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3)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4)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5)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6)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的,建议增加自测血压的频率。
(7)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8)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室血压值。
(9)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 mmHg的。
3.动态血压
(1)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
(2)测量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监测仪。
(3)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为: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 mmHg.
(4)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
(5)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五、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1.髙钠、低钾膳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2.体重超重和肥胖(超重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
3.饮酒;
4.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大、心理因素、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