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承担着99%的营养吸收和70%的免疫工作,一生中消耗的食物量相当于12只大象。肠道为啥这么能干?因为它拥有超过400多种的10万亿个细菌,勤勤恳恳地维护着人们的健康,这其中益生菌功不可没。
近些年,很多人都开始重视益生菌的功效,有意添加在饮食当中,但有时候吃了却好像没什么效果,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很可能是方法用错了!益生菌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食物通常会在肠道内停留12个小时以上,在此期间,益生菌可促进合成各类消化酶,来提取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物质。
比如结肠菌群通过发酵分解出的短链脂肪酸,可促进钙、镁以及铁在结肠内的吸收;再比如嗜热链球菌可以产生乳糖酶,帮助人体消化乳糖等。

一方面,益生菌自身结构,如肽聚糖、脂磷壁酸等成分可增强免疫细胞的活跃度和杀伤力;另一方面,这些有益菌产生的有机酸、过氧化氢等物质,可以降低肠道粘膜渗透性,阻挡或抑制病菌侵袭肠黏膜。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等,能促使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与胺结合成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却能将亚硝酸胺分解为亚硝酸盐与胺,从而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益生菌参与肝-肠代谢循环,可以控制菌群干扰对于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抑制肝胆固醇生成,并且促进体内胆固醇的排泄。
机体中氧化物,如: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等,因为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数量过多时可能引起氧化损伤。而肠道益生菌可帮助清除机体合成的氧化物,维持着氧化代谢的动态平衡。
正常粪便依靠益生菌的作用,可保持70%~80%的水分含量,在排出时十分顺畅。但如果益生菌数量过少,肠胃蠕动消化能力不足,就容易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大量流失,以致于排解困难。
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只有10%。因此从长期来看,适当补充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对于维护肠道健康有重要意义。有几类人更是需要特别补充:当外来病原体引发了急性炎症时,肠道免疫功能变差,容易频繁腹泻,导致益生菌规模严重缩减。此时鼠李糖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制剂都可能轻微缩短腹泻持续的时间、减轻腹泻的程度。由于抗菌类药物对肠道菌群的破坏较为严重,此时依靠自身恢复比较困难,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帮助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研究表明,人体内益生菌数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老年人通常只有11%,益生菌严重不足,胃肠功能衰弱,需要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