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阻证 主要症状表现:形体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腕腹胀满,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沉细。 治疗原则:健脾除湿。 药膳方推荐:薏苡仁粥(来源《本草纲目》)。 方药组成:薏苡仁30g、粳米30g。 制作方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后食用。 功效:健脾补中,渗湿消肿。薏苡仁是健脾益胃、淡渗清补的药食同源中药材,而粳米可以增强薏苡仁的健脾益胃作用,两者共同熬煮成粥,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作用。 使用注意:薏苡仁及粳米均算主食,食用此药膳时,应嘱咐患者适当减少日常饮食中的谷类食物摄入量。 胃热湿阻证 主要症状表现:形体肥胖,消谷善饥,头胀眩晕,肢重怠惰,口臭口干,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小数。 治疗原则:清热除湿。 药膳方推荐:冬瓜粥(来源《粥谱》)。 方药组成:冬瓜30g、粳米30g。 制作方法:将冬瓜洗净后切块,分为冬瓜皮和冬瓜。粳米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煮,待米粥半熟时,放入冬瓜、冬瓜皮,粥成后,去掉冬瓜皮,食用粥及冬瓜即可。 功效:清热止渴,利尿消肿。冬瓜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认为冬瓜“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本草从新》也认为冬瓜具有“清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的作用,冬瓜与粳米同煮成粥,既可以养胃充饥,又可以清热祛湿。 使用注意:粳米为主食,冬瓜为蔬菜,此药膳在日常使用时,应注意适当减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肝郁气滞证 主要症状表现:形体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满,女性可见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舌苔白或薄腻,脉细弦。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 药膳方推荐:茉莉花茶(来源《中医药膳与食疗》)。 方药组成:茉莉花5g、绿茶3g。 制作方法:将茉莉花、绿茶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温饮。 功效:茉莉花可疏肝理气、开郁,如《饮片新参》曰其具有“平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而绿茶可以清热解毒,消食,《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茶叶“清心神,醒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适用于肥胖、高血压人群饮用。 使用注意:代茶饮即可,但患者应保证每天饮水量在1500~1700ml。 脾肾两虚证 主要症状表现:形体肥胖,虚浮肿胀,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动而喘息,头晕畏寒,食少纳差,腰膝冷痛,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阳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健脾益肾。 药膳方推荐:人参莲肉汤(来源《经验良方》)。 方药组成:人参5g、莲子15枚。 制作方法:将人参、莲子放入碗中,加水适量浸泡后,再置于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吃莲子喝汤。 功效:补气益脾,养心固肾。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本草纲目》认为莲子具有“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的作用,故两者合用可有健脾益肾的补益功效。 使用注意:由于人参补益功效过强,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换用党参,或根据辨证使用西洋参、太子参、红参等。此外,参类药材一般建议持续使用3天再丢弃,以达到充分利用药性的目的。 气滞血瘀证 主要症状表现: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 药膳方推荐:双花茶(来源《中医药膳与食疗》)。 方药组成:玫瑰花9g、月季花9g。 制作方法:将玫瑰花、月季花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玫瑰花、月季花均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其中玫瑰花理气解郁效果更好,而月季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则更强一些。 使用注意: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动态调整月季花和玫瑰花的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